如果初学者不明白佛、法、僧三宝的德行是依据佛所说的什么法义,如何由浅入深成就的,就谈不上自皈依佛及自性皈依的深入修证意义。
先来了解《阿含经》上所说的自皈依佛的原意是什么﹖《阿含经》上说,很多初学的人在听佛说法后,就发出欢喜心,自愿发心皈依佛教,这是自皈依的基本意义; 又佛在世时,有些居士是在听佛说法时,顿证初果、二果、三果不等,在证果后,才脱口称佛为师,皈依佛陀,这种由居士身证果的佛弟子所称的皈依佛陀,就是自皈依佛的深意,不只是尊重、恭敬、皈依佛陀的广大德行,并且自己已经亲见法性,开发自心内的空性智慧,因此所称自皈依佛陀,更含有感恩佛陀令自己自觉、自证、自见一分与佛陀同证真如觉性(亲见自性、本性真心之意),这就是自皈依佛的简单释意。
又《长阿含经》中记载,佛在涅槃前的三个月,指示弟子阿难说: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 。
又说: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对所有在家、出家弟子的告诫,佛陀从来不会用自私心、骄傲心、我慢心对一切弟子自称:我现在拥有许多徒众,你们都是我的皈依弟子,你们都是我的出家弟子,我要领导大众,我要教导信众,我要驾驭大众,所有弟子只能皈依于我的德行,崇拜我的修行,我所证觉的佛法是独一无二的。佛陀绝对不会用这种权威式、偶像式、个人式的自私自利心态去教化众生。而且佛陀在大乘经典及小乘经典上所自称的我的内涵,绝对不同于凡夫俗子自称的庸庸碌碌的我。
就因为佛陀不会有我在领导僧团、我在为众生说法等世俗心态、世俗见地的我思我见在,所以佛陀才会告诫阿难说: 如来从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
因此才会在涅槃前三个月对阿难说: 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意思是说,所有佛弟子们,无论在家弟子皈依佛陀,或者出家弟子随佛学习,皆不可以对释迦牟尼佛个人形成偶像式的崇拜(勿他归依之意),而是要将皈依佛陀的信念移转到佛所说了脱生死法义上的内涵来认识、来修学(勿他归依之意)。这是对声闻弟子们的告诫。
什么是自性皈依?这是大乘佛经中的《涅槃经》上有提到自性皈依,自性三宝的意义。
什么是自性皈依?如果初学的人在最初皈依佛后,经过无量世的修学佛法,已经能够在戒、定、慧的启发下,证悟内心光明的觉性,见到自己内心本来具备的灵明觉照的清净本性。无论生在恶国(非洲、边疆、共产国家)、遇到恶知识,遇到恶时、恶世(不好的时机,如现在五浊恶世),听到邪恶的法(出生在没有佛法、邪说盛行的时代),都能够保持这颗灵敏的觉性而不丧失,这就叫做自性皈依。如何证明他已经证得这种功夫呢?也就是证清净本心?至少获证声闻三果,才能做到多分自性皈依、自皈依佛,无论发愿在任何十方世界回小回大,乘愿度众生,出生在那一个国度,皆能保持这颗内心光明的觉性。
什么是自皈依法?学佛的人要做到依戒、定、慧的力量体证到缘起性空的真理,证到空性,才能真正做到自皈依法。
什么是自皈依僧?学佛的人,在闻法修行的过程中,从内心产生禅悦法喜的定境中,能够生起平等、清净的心和大家和乐相处,用平等心去恭敬、学习一切僧宝的德行,具备圣众僧的德行,又能够用平等心自利、利他的去随缘度化众生──这才叫做自皈依僧。
以上所说自性皈依三宝的意义,这些都要经过无量世,乃至无量劫的修学福慧,才能真正做到自性皈依。不是现在末法中的初入佛门的皈依弟子能够做到的。不仅初学之人做不到自性皈依,就是自称久学之人也做不到实证的自性皈依!所以说某些人在佛前自誓皈依──自性皈依而不遵佛遗教,办理皈依仪式是有疑问的?!
版权所有:普门品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