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在线网

学佛须知

发布时间:2019-11-08 09:54:45作者:普门品在线网

【学佛须知】净空法师(发帖人:)

◎问:你学佛了,佛是什么? 答:佛是佛陀的教育,佛法是心法,让我们明心见性。 ◎问: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 答: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环境,人生是我本人,就是说我本人与生活环境的真相。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必需有真正的智慧。 ◎问:佛法所求的是什么? 答: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门里面求财、求富贵、求功名、求儿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够求到真正的智慧,那么这些事情样样都可以求得到。为什么呢?有了智慧,那一样办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建立在圆满究竟智慧的基础上。 ◎问:智慧是什么? 答:智慧是定心的起用;换一句话说就是清净心起作用,那就是智慧。我们今天妄想、执着、分别、烦恼很多,就是心不清净,所以看人、看事、看物,虽然在面前,往往看错,想错,说错,做错,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心不清净。 ◎问:智慧怎么求? 答:佛教给我们要修行。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智慧、德能、才艺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可是现在诸佛菩萨智慧、德能流露在外面,我们的智慧、德能到那里去了呢?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已经被「污染」了。我们今天:思想有污染、见解有污染、心地有污染。佛法在三千年前就教给我们要如何保护我们心地的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清净心起作用就是万德万能。 佛法宗派很多,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 「法」是方法。 「门」是门径。这么多方法、门径作什么用的呢?都是帮助我们把精神的污染、心地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统统化除掉,把它断掉,恢复自性清净心。 ◎问:如何修正错误的行为? 答:错误的行为就是污染,如何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行为不外乎三大类,就是身、口、意三业:身是身体的造作;口是言语;意是思想、见解。这三大类的行为有了错误,就把它修正过来。那么到底什么是正?什么是错?这个正的标准是什么?佛实在是高明,实在伟大,佛没有制订一个标准要我们去遵守,佛给我们讲,标准就是自性,是你自己的自性,不是从外面来的。 ◎问:什么是业障? 答:业障就是分别、执着。怎么能够把分别、执着离开呢?这个话不能听错,听错犯的过失更大。倘若不分别、不执着,父子也不分了,男女也不分了,那还得了吗?你去打战连敌人、自己人也不分了,这不是糟糕了!那就犯了大错了。 真正的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着众生分别而分别,随着众生执着而执着。自己有没有呢?自己决定没有。这就对了,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分别执着,并没有破坏众生的分别、执着;众生有这个分别、执着,他才能建立社会的秩序,世间才不至于乱。 ◎问:如何打好修行的基础? 答: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一定要以三福作基地。就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无论盖什么式样的房子,盖得多高,千千万万种,但基地是一样的,一定要做非常坚固的基地,从这个地基上才能够建造各种不同的建筑屋。由此可知净业三福是修行的基础。今天我们修学,费的时间比古人长,用的精神比古人多,为什么没有古人的成就呢?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把基础疏忽掉了。 ◎问:怎样读经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 答:读经这个方法是修定,用读经的方法断烦恼。到你烦恼断了,心地清净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思维经义了,你不会把经的意思想错了,因为智慧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不清净,不要去胡思乱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经的意思错解了。我们初学要读一点古人的注解,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作为补助。初学者以修定为主,修清净心为主,一天用八小时来修清净心,修定;研究注解、注疏,研究经典的理论,一个小时,顶多两个小时足够了,那是补助。这个补助是怕自己老是在念,念到自己不开悟,念到自己兴趣没有了,会退转了,所以叫你读一点注解、听听讲,调剂调剂,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真正开智慧的。读诵大乘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在什么程度,应该要如何的修学,我们才不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一生当中才真正的能得到殊胜的成就,殊胜的利益。 ◎问:佛经跟世间书有什么不同? 答:佛经跟世间书不一样,所有圣人的经论完全没有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就有无量义。譬如说我们今天是读《无量寿经》,我们读得很有味道,里面的东西我很懂得;我再学个一年、两年,我的程度高了,看到里面的意思愈看愈多,愈看愈丰富,原来它的意思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佛经有无量义,它随着你的心地清净的纯度,随着你境界的提升,你会看到它圆满的义理,愈看愈广大,愈看愈圆满。经典的受持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念不厌,念不倦,道理就在此地。 ◎问:何谓净业三福? 答:一切菩萨成佛都以这三条(三福)作基础。不管你修学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如果没有将这个基础修好,都不能成就。 净业正因者,共有三条: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三条一共十一句,十一句就好比十一层大楼,后面的包括前面,前面不能包括后面;就好像这个大楼一样,第二层一定包括第一层,第一层不见得包括第二层,因为第二层不盖可以。这个基础就非常之坚固,第一是根本的根本,这一条做不到,后面统统都没有。我们要想成佛、成菩提,假如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佛作祖呢? 那么发菩提心是在第几层?第八层!倘若前面七层都没有,那来的菩提心呢?菩提心没有,那么念佛也不见得能往生。为什么呢?往生的正因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若修行只有一半,缺了一半,这往生靠不住了!想到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那么少,倘若我们的心还是糊里糊涂的,还是颠倒梦想的,这样念佛怎么能往生!原因就在那里。 ◎问:菩提心是什么? 答:菩提是觉的意思;菩提心是觉心,觉而不迷的意思。 ◎问:菩提心是什么「心」? 答:这个「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具体来说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要真正发度众生的心。 「众生无边誓愿度」,什么是度呢?度是帮助他、协助他的意思。帮助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是帮助他断烦恼,恢复清净心。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到最低,就是帮助他,教他孝亲,教他尊师重道,教给他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引接一般没有学佛的众生。不学佛的,要用这个方法教他,这是人天法。已经学佛的,要教他真正回头,三归依是回头。教他守法,教他守规矩。对于老修,那就是要劝他「发菩提心」,一定要自行化他。 ◎问:佛法所修的是什么? 答:修的是觉、正、净。 ◎问:什么方法修觉、正、净? 答: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 参禅修觉正净,持咒修觉正净,念佛修觉正净,读经也修觉正净。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因为每一个法门统统修的是觉正净,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了;觉正净达到圆满的程度就叫成佛。 ◎问:苦从那里来? 答:苦从「迷」来的。 ◎问:乐从那里来? 答:从「悟」来的。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事实,能够自在地运用和支配这个事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所约束。样样作的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 ◎问:如何辨识佛陀教育学位的名称? 答:佛法是教育。教育有学位,像我们在世间这个教育,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其次是硕士,再其次是学士,三种不同的学位:在佛门梩面亦复如是,名称不一样而已。佛法梩面最高学位叫佛陀,所以人人都可以称佛,像我们这个世间,人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佛陀」是学位名称,菩萨也是学位的名称,像硕士,比佛陀低一级;阿罗汉又低一级,像学士一样。 修学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正觉 第二阶段–正等正觉 第三阶段–无上正等正觉 如果你得到正觉,你就叫阿罗汉。 如果你修到正等正觉,那么你就拿到菩萨的学位。 如果再往上去修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拿到佛陀的学位了。 ◎问:家里供养佛菩萨形像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的弟子和学生们在家里供养佛菩萨的形像目的有两个: 1)不忘本,返本报始。 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创始人,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对于这个老师都念念不忘,应当尊敬,如同我们中国人怀念祖先,家里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的牌位在家里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们的亲人,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所以可以供在一起,这叫返本报始。 远祖我们这样地敬重他,眼前的父母没有不孝顺的;三千年前的老师,我们这样尊敬、这样怀念,眼前的老师那有不敬爱的,不尊重的呢!这是生活教育,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提倡。你在家里天天敬祖先、敬老师,家里面的子弟看到你,这个印象从小就种在他心目当中,他将来会孝亲,会尊师。 2)见贤思齐 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应该成佛。见到佛像提醒我们觉而不迷。菩萨是佛弟子,是僧宝,菩萨僧;见到僧宝我们立刻想到身心清净,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给我们这样大的帮助。 ◎问:何谓持戒? 答: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守法这一个理念,范围是无限的深广。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在经典里面的教诫是法,都得遵守。除了老师的教诫之外,世间的法律要遵守,国家的宪法要遵守,法令规章要遵守,社会的道德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佛法教育范围广大无边,因时、因地教学的设施就不同,特别是现代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发达,质讯的便捷,已经把地球缩小了,我们随时可以在世界各个地区去观光、旅游;我们也有弘法利生的使命。我们到别人的国家,他们的国家法律、风俗习惯、社会道德都要遵守,这样才能够跟那个地区的人民融合成一片,佛法教育才能够深入推行。戒律在今天来讲一定要了解它有很深远的含意,绝不仅仅限于戒条。 ◎问:何谓修定的基础? 答:人能守规矩,他的心是平静的;不守规矩的人,心是浮躁的,因为常常犯法,心里常常有恐惧感,他的心如何能定下来。一个真正守法,守礼的人,没有过失,他的心是定的,所以这是修定的基础。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家修学的枢纽就是在「定」,戒是手段,用这个手段来得定;心定了之后,智慧就现前。 ◎问:持戒修定的目的是什么? 答:持戒修定的目的是得清净心。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一些持戒的人,戒律持得非常精严,但是他不能得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呢?因为他分别、执着。看到别人破戒他心里不高兴,生气,无名火就起来了。我们大家想一想这个人是真持戒还是假持戒?戒律持得再严,他已经犯了很大的过失,只可以说他这个戒律之严是修世间有漏的福报,他不是在学佛。因为学佛是要修定,他不能得定,因为他心里面的妄念太多。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就对了。我持戒,别人不持戒与我不相干,我修定。如果我能把世间一切人的过失都不放在心里,这个人才能够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见到别人的过失,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大过,你没有过失怎么会见到别人的过失呢?见到别人的过失正是自己的过失。 ◎问: 病从那里来? 答:病苦的由来有三种原因: 第一「病从口入」 中国人常讲「病从口入」,是你吃东西不小心,这个说法也有道理。我们想想那一个人不贪吃?特别是中国人,不但贪吃,还都要吃活的、殊不知肉类里面带的病菌比蔬菜多得多。这些病菌是伤害你身体的,短时间你不察觉,日久天长,经年累月地累积,病就发作了。 素食的人和肉食者体质就不相同,一般讲素食的人身体应该要健康一些,但是我们往往看吃素的人身体也不健康,照理说他应当要健康。他为什么不健康呢? 妄想。妄想多的人会生病,所以有禅定的人不生病。于是乎我们这才发现一切的病源就是从妄想、烦恼、执着来的!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人为什么生病?他天天想病;想病,病就来了。这里痛,那里不舒服,越想病就越重。假如把病忘掉,往健康方面去想,像佛身心清净,内外透明,哪来的病!佛法修行,观想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常作如是观,身体就透明,就没有一点痛。我们为什么不去想佛?为什么不去念佛?为什么去想病、想老?想老就老了,想病就病了,能把老、病从内心去掉,就永远不老,永远不衰退。 对治: 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去掉,饮食简化,保持清净心,实在讲饮食愈简单愈好。我们的身体就是一部机器,胃是担任消化的工作,你每一天只吃一样东西,它容易消化,它工作得很舒畅、很舒服,因为不复杂。倘若你每一天要讲究花样,吃许许多多东西,增加它的困难和痛苦,它忙不过来,这就是增加了胃、肠的负担。长年累月地,它怎么会不出毛病呢?怎么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第二「冤业病」 此类病不属于生理的病,不是医生能治疗的,这是从前的冤家债主在阎罗王面前告了状,继续不断要你到地府打官司对质。有时候还受刑罚。痛苦大叫,我们不知道他大叫是什么原因,其实是他在恶道里受刑,痛苦的现象。 有些是附身报复讨命的,在佛门里用超度的方法来化解。超度就是与冤家调解,说道:「诵经、拜忏,给他回向,给他修福。」告诉他冤家宜解不宜结,冤仇报来报去没完没了,都不是好事。他一旦觉悟,听懂了,明白了,自然就离开,这时病就好了。 第三「业障病」 业障病就是我们讲的植物人、老人痴呆症、癌症病人。这种病是因为自己造的罪业太重而起现的,这个病非常难办。诵经、拜忏无效,因为不是冤家找来,而是自己累劫的罪业太多,起现的。这样的病还是能救,要真正忏悔,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转变。 对治: 植物人是因为他有福没有寿,则钱财躺在床上花,他放不下,必须把命中的钱财花光,福报用尽,他才肯走。如果我们懂得事实真相,只要把他的钱财捐出去做慈善事业,就会有两种情形出现:一、病好了。二、如果是寿命尽了,他很快就断气,能够生善道。要舍财修福才能解脱,否则有人躺在床上花钱,要躺十几年才花光! ◎问:经上所写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 答:善的标准就是观经三福十一句统统做到。善有三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间善;假如经文说世间男子女人,就是指这四句。若没有用「世间」,而用「善男子善女人」,是大乘经,那么这四句还要加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十一句通通做到,才是「善」的标准。 ◎问:未学佛之前,已经造了不少业,应该怎么忏悔?怎么忏除业障? 答:忏悔不应该每天在佛菩萨面前把自己所造的罪过说一遍给菩萨听,这不是忏悔,这是再造罪业!因为虽然你的身业没有造,但是你的口业在那里念念有辞,口业造了,你心里想一遍就造了,不但口业造了,连意业也一起造了。想一次又造一次,阿赖耶识里罪业的印象就跟着加深一遍。本来要忏除罪业,却天天把罪业再增加一次,到什么时候才能把罪业忏除!那么,怎么样忏除罪业呢?那就是不要去想它,老实念佛。不想它,罪业就没有了;天天念佛,佛是善中之善,念佛是无上的善业,我们天天造善业,罪业就没有了。过去无论造什么罪业,都不要去想它,从今以后,一心念佛,所有一切罪过我都不造了,这就叫真正的忏悔。灭罪的效果力量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清朝慈云灌顶大师在他所著观无量寿经的注解「观经直指]」里告诉我们:「六道众生所造的罪业,任何经典、任何法门、任何忏法,都忏悔不掉,都消除不了,念阿弥陀佛能消除罪业」原来这句佛号是消灾灭罪的无上法宝。他的话不是随便说的,这句话确实有很深的理论依据,这句话真实不假。一句佛号能灭罪重的罪,何况是小小的过失!可是我们看到许多念佛人业障没有消除,以致使我们对祖师大德的话不敢完全相信,其实那是我们自己看错了。错在什么地方?这些人是真念还是假念?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净念相续],那是真念。 「净」是清净心。我们若有怀疑、有夹杂,心就不清净,这样念佛就不得力了。 ◎问:怎样才是真正信佛? 答: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家人一辈子都不信佛。什么才叫信?必须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真正做到「信受奉行」。如果没有做到这四个字,那么信心是流水道心,古德比喻为水上的浮萍,是无根的信心。我们今天信佛没有根,哪来的力量呢?真正信佛就是信了之后就发愿,发愿之后就真正修行。信、愿、行三质粮同时具足,才有真实的成就。 ◎问:劝人念佛好,还是也可以劝人念其他经纶? 答:劝人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这个不会有错误。劝人念其他经纶就有一点问题。什么问题呢?怕那个法门不契机。就好像人家害病的时候,你介绍药给他吃,这要负责任的。你对病情不了解,对药性也不知道,只看到那个人生病吃这个药好了,这个人也生病了,赶快把这个药给他吃,他害的病不一样,这一吃吃死了,那你要不要负责?这不是容易的事情。 「阿弥陀佛」可以介绍,那就是他适应的能力很广泛,什么病都可以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像万金油、八卦丹一样,纵然不能把你治好,但是不会有加重的情况。介绍其他方法的时候,如果不契机,就会害人。所以我们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劝人参禅、劝人学密、念咒,都很危险。那个人虽然是一番好意,好心想帮助人,但是,他确确实实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对于法门不了解,众生根性也不了解,这一种盲目地劝进,非常危险,纵然不是有心造罪,可是他的过失就很重。 ◎问:佛法如此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怎样报答佛恩? 答:只有一个方法,佛的愿望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圆成佛道,成佛就是成就最圆满的德行,最圆满的学问。我们若能够帮助佛,把佛教的教育普遍地介绍给众生,推荐给众生,这就是报佛恩,净业三福里其中一条「劝进行者」,就是这个意思。要把佛陀的教育普遍向世界每个角落去弘扬,去介绍。 ◎问:佛寺院表的是什么法? 答:佛寺院也就是道场,进去大门第一个建筑物就是房门。房门也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 天王殿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脸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佛弟子必须要具备以下的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表「护法」的意思。 护法就是保护道场。道场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艺术,要是懂得它真正的意思,佛给我们讲的道场其实是在我们的心地。护法保护道场,真正的意思是保护我们心地的道场。 东方持国天王 「持」是保持;「国」是国家。这里面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 我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得圆圆满满,都能尽忠职守,这才能护持国家。 表法–琵琶(乐器) 负责尽责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他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恰到好处。 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 我们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不是永久的,不但帮助自己离苦得乐,将来帮助整个社会,也能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 表法–宝剑 这是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这些繁杂的事情,统统都解决掉。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的是要多看,多听;要读书,要读大乘,要到处去考察,增长自己的学问和见识。看看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建设我们美好的社会。 表法–广目天王(左手拿一条龙或蛇) 龙跟蛇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复杂的人心、社会、世界,常常在变化,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到局势。 表法–广目天王(右手拿一个看似像飞鼠的动物) 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飞弹,是战斗机。你有智慧,你能够控制,能够控制军事,控制军备,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世界和平。 表法–多闻天王(手拿伞盖) 伞是遮盖,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

\

原文地址: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普门品全文

  • 普门品拼音

  • 普门品讲解

版权所有:普门品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