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很难!这是很多人的感慨。
我有一个读者,曾经给我发过一封长信,倾诉了她做好人的“下场”:在单位里,她真诚地对待每个人,却总是被人利用当枪使,苦活累活也全是她的份;她热心地去帮助一些看上去可怜的人,但这些人一旦有机会,伤害她时一点也不客气;她还资助过失学儿童,但那些人没一个哪怕是给她写封信表示问候……在差不多20年的“好人生涯”中,她终于在内心里对这样做的意义产生了严重的怀疑,问我:“好人还能做得下去吗?”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某中央媒体的一个著名记者对我所说的一句话:“我们玩了命的去帮助他们(指一些留守儿童),但他们长大后,有可能会变成狼,来撕咬我们。这就是社会。”她们的遭遇,总结为一句老话就是:好人没有好报。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官员朋友,曾经在电话里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抱负,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尽管能力很强,但他发现自己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优势。事实上,是那些特别会来事,做事特别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占据了优势。“君子斗不过小人”。这是一个虽然不会被他接受,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作为一个阅世、阅人都有丰富经验的人,他的困惑不在这里。他问我的问题是:“没有底线而占据各种便宜的人,是不是比有道德原则而受损的人更幸福?”,反正他看着他们挺爽的,挺风光,做什么事都没有道德上的纠结,而像他这样的人却遭受痛苦。
看来,“好人还能做得下去吗?”无论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来说,在现在都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如果我们继续做好人都没有预期了,这个社会“满满的正能量”就会变少啦,而好人的社会生态会更加恶劣,从而又更加诱导好人变成坏人。逻辑的极端,这个社会将演变成一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丛林。
我们先罗列一下,为什么做好人很多时候没有好报。
好人总是有道德原则,道德底线的,假如他和坏人博弈,两个人的其它条件一样,那么,他肯定只能吃亏。原因很简单,他出的牌是可以被预期的,即被捕捉到的,他在明处,而坏人因为没有底线,出什么牌你无从捕捉,是在暗处。突破道德底线,可以让一个人在“智商”上,在博弈筹码上瞬间拥有更大的优势。这也是一个人想骗人,无论他如何垃圾,都可以骗到人的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小学初中学历失业男装高富帅,对一大帮女的骗财骗色屡屡得手,除了利用女人虚荣拜金的心理,激起女人“我先付出对他好,然后他才会更加对我好,给我好多东西”的交织恐惧和希望的预期,还在于他突破了道德底线,使自己处在了一个在暗处操控的位置。
这是第一点。接着还有第二点。好人的自我,是亮出来给世界看的,他是从自我那儿拿东西出去。这样,你也就没有心理上对世界的防御了,别人要打击你,伤害你非常容易。与之相比,坏人的自我是不会亮出来的(虽然可以被我们的心理分析洞察到,把他剥光,把他从黑暗中拖到阳光下曝晒),他也不会从自我那儿把东西拿出去。不是他们占便宜,又能是谁呢?
第三点,是大家在心智上的聚焦点不一样。好人只想做事,把事做好,不想去和别人斗,要利用人心、游戏规则的漏洞去获利,他会有心理障碍,真的干不来。但坏人要么没有做事的创造性的能力,要么不想这么做,他最擅长的恰恰就是利用人心、游戏规则等的漏洞去占有,而且,他的心理和利益获取的需要决定了他一定要去伤害别人。所以,人家天天想的就是如何去整人,如何去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你天天想的是如何把事做好,预设了把事做好你得到了利益才是正当的,你怎么斗得过人家呢?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成本。一个社会的维持运转是需要支付成本的,成本之一,就是道德的存在,以及好人的存在。因为大家都讲诚信,生意才能做得下去。因为有好人存在,“社会”才能不那么冷酷地维持下去。但是,这是对道德、好人的成本的支付,回馈呢?对道德和好人继续支付成本的激励呢?我们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好人是根本不可能单斗独斗的,它需要获得从制度、法律、社会舆论等方面的“社会支持”。但从“扶老人被讹诈”这类事情中我们发现,做好人的成本太大,运气差的话被讹上麻烦就大了,而做一个坏人,成本小得多,讹人不成大不了道歉一下。这种成本的不对等,决定了好人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得下去。
从这几点我们可以发现,从工具理性上盘算,做好人确实是容易吃亏的。
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好了。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恐怕并不是由头脑的判断,由工具理性的盘算决定。
我对那位给我写信的读者说:“你只是怀疑有的人值不值得你帮,而并不怀疑你做好人的意义。你根本不可能把你变成另外的一个人”。对于央媒记者,她只是感慨,看到可怜的人,她仍无法无法于衷,因为她这是在做最真实的自己。官员朋友则直接给我说:“如果让我们变成他们那种人,我们好像也做不到啊。性格已经决定了”。
不错,有些东西已经决定了。
我们可以分三出类人。一类是天生(从小开始)就不是什么好鸟的。从小开始形成的性格、心理倾向、价值观(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你为什么是信奉这个价值观而不是那个价值观,这跟你的心理,你的性格什么关系?我以后会揭秘)已经使他成了一个坏胚子。这类人要“改变”很难,他们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已经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也是带坏社会的污染源之一。这类人不多。
第二类是大多数人。他们从小开始,对世界有基本的是非判断。但他们对自己是不是“傻瓜”很敏感,至少不想当“傻瓜”,在认知中,“工具理性”(大致就是利益算盘的意系)的份量,很可能会压倒“价值理性”(大致就是“某种道德原则”的意系)的份量。所以,一旦在社会互动中,他们发现做好人吃亏,这种社会认知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格。或者,这类人在屈服社会价值排序中,在曾经的吃亏或受伤害中,心理会失衡,心理问题容易演变成人格问题。总结下是,他们或是一些草,风吹向哪边就倒向哪边;或者是些人格上没有太大勇气自我承担的人,社会是什么样,他们是什么样的社会处境和心理处境,非常可能影响到他们做什么样的人。我所观察到的人渣中,很大一部分是这帮人演变过来的,演变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糟糕的处境→畸形的心理结构→低劣的人格结构”,另一条是“食物链上较高的位置→畸形的心理结构→低劣的人格结构”。
第三类人不是多数,但人也不少。他们像我的官员朋友所说的那样,几乎不可能变成坏人。从小开始,所形成的性格、心理倾向、价值观就已经决定了,这是内心深处的声音,要突破这一点,他们存在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
我不是圣人,对佛教之类也暂时不想发表评论,所以,对第一类人我无话可说。但对于第二类人、第三类人,我有很多话想说。我想从道德哲学、博弈论、心理分析的角度,去揭开我们可能没有见过的真相。我想证明,做一个好人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博弈上都没什么错,我们最终拼的是人格。但仅仅做一个好人是不够的,善良无法单打独斗,我们需要一种配套的能力——很幸运,善良的人是可以培养出这种能力的,而坏人因为违背了“道”,他们永远不配。
做一个坏人,他已经露出了漏洞,把人生给败坏了。这类人其实并不幸福。有一种神秘的心理机制在操控他们,而要看到这一点很容易。
转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38909818.html?touping
版权所有:普门品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