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被贴在南京某大学公告栏上的一封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引发了社会各界和大学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儿善良的心?
记得《新三字经》中有这样的一个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这个黄香温席的故事,相信很多孩子小时候都听说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故事中蕴含的为人的道理,却被一点点地遗忘了。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们丧失了这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
首先,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是感恩之心丧失的主要原因。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为了自己成长所付出的一切的价值,也才会用感激之心来看待父母,但现实中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多是轻易地予以满足。如此,就养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相当多的孩子错误地认为家庭条件很好,自己的要求都是家庭可以承受的正常开销。于是也就出现了孩子永也无法满足的现象。
其次,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的工作。他们的生活,每天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间循环着。父母工作中的辛苦,他们不了解;父母面对生活所承受的压力,他们不知晓。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神学习文化课,也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
曾经有过一个成功的感恩教育的例子,一个孩子逃学去上网,并且大手大脚地花钱。班主任老师协助孩子父亲从网吧中把孩子找回来后,没有一句批评,只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抚摩父亲的手20分钟。孩子先是麻木地执行着老师的指令,但几分钟后就开始泪流满面了。因为那做泥水匠的父亲的手实在太粗糙了。孩子在抚摩父亲的手的过程中,体味到了父亲工作的艰难,也就明白了父亲所给予他的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从此,这个孩子痛改前非,很快就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再有,价值取向的双向误解,是感恩之心丧失的内在必然。相当多的父母给孩子从小开始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而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开始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用如此的价值取向来作为家庭道德评判的标准。因此,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种的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但和不断长大的孩子相比,父母的价值观此刻却已经改变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懂事了,能够体谅自己的辛苦了。这样就产生了矛盾,产生了父母对孩子不懂孝道的埋怨。
可见,那位父亲辛酸的根源就在于他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感恩的心态,因为这是形成一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要内容。
父母给了我们身体,父母给了我们爱,但愿所有孩子都能够理解父母,感念父母之恩。
版权所有:普门品在线网